关于
更新情况:每周更新一篇,一般在 周五 或 周六 或 周日 更新。
访问须知:For Chinese readers, to get intact experience of Huang Blog, please learn to cross the Great Firewall.
# 博客主题
人不能忽略自己。
现代社会矛盾众多,最为凸显的是「资源不均」,体现在:权力、财富、少数群体。有大量的艺术作品在尽全力改变这一现状,当代作品中最具力量的是 I Got Smoke。但是,本博客并不会致力于解决此类问题——任何有关于分配的问题都要求暴力,而个体的文字不具备任何暴力性。再者,人类拒绝一切非暴力、非奴役的统治。大同世界/乌托邦是不切实际的悖论,仅有矛盾激化下的再分配是可能的。
尽管许多前人早已预言工业社会中人的精神状况,但是很少人认识到:我身处预言。被侮辱和损害的人,似乎永远活在文学作品中,似乎永远只是一个无人在乎的概念。人本身越发罕有,人的个性、情感越发趋同——所有人都被忽略,无论是其个性发展,还是思想状况。现在,一个人能被不足半页纸的表格评判,一个人的死亡能被一个轻飘飘的“抑郁症”概括。
本博客关注「无人在乎的我」,强调「个体」、「主观性」,分清楚什么属于我、什么强加于我。更广泛地说,本博客在于延缓「人的异化」。
# 关于博客
所有哲学都提倡交流、讲述,并想要被倾听。
本博客的目标自第一版起就一直是模糊的,但有一点是确定的:我无处诉说。博客给我一个说话的机会——播客也在本博客规划之中,大概在我的生活没有那么窘迫的情况下开设。
大致的努力方向:
- 为「个体」写作
- 传播知识
- 隐含地展现自我
- 向读者传达真正有价值的想法
本博客大致分为:
- 系列文章
- 以「人物」与作品作为中心线,向读者说明「人物」,着力突出其对「个体」与「心灵」的巨大影响
- 个人创作连载,还在摸索中
- 评论性文章:对书籍、音乐、电影所做的评论,力图以文字达到通感的效果
- 哲学散论:对重要的抽象概念进行阐释,在某种意义上传播知识
- 个人日志:随心而作的记录性日志
- 练笔性文章:不长期维护的练笔作品
- 其他:不方便分类的文章
另:本博客为中英文双语博客(以中文为主),不对两者进行区分。目前作者的英文写作水平并不足以支撑一篇行文流畅的文章,所以相当一部分的英文文章为练笔之作。
# 关于我
天才犹如暴风雨:他们顶风而行;令人生畏;使空气清洁。
尽管确知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共性,我却这样折磨自己:“是的,每个人身上都有或多或少 相似的缺陷,但是我的缺陷/个性是独一无二的。”我深知独特与否并不能够证明一个人的存在,但在内心深处,我依旧拒绝接受根植于灵魂深处的「常人」。
天才——如克尔凯郭尔、维特根斯坦——最令我着迷,他们是毫无争议的唯一的存在:这正是我希望成为的。我毫不讳言:我试图成为天才;尽管天才不是生造出来的,尽管我并不相信自己能够做到,尽管这种宣言使得整个博客沾染上令人作呕的傲慢,我依旧固执己见。
毋庸置疑,此类宣言出自于青年时代;我甚至怀疑自己仍旧处于青少年时期——自我主义占据全部心神的时候。之所以这样说,是因为我的心智启蒙是在 18 岁的时候,相比于同龄人要晚很多。此前我从未考虑过任何有关于「死亡」「生活」之类的话题,我从不怀疑自己的切实存在,从不考虑自己今后应当做什么,而是随波逐流。
18 岁时,让-雅克·卢梭为我开启了心智之门。从前我一直在门口徘徊,当不得不踏入未知与「不确定性」时,我退缩了。陷入焦虑与悲观之中,沉湎于追寻永恒的问题,我无法负担起任何的责任与「关系」,无法鼓起勇气面对迫在眉睫的困难。
我寻求帮助,许多人伸出援手;我只能理解马丁·海德格尔的话语:
本真的向死存在可以概括如下:作为个别的「此在」,先行到死,看清楚了丧失「常人」之中的「日常存在」,不再沉陷于「操劳」和「操持」,而是立足于自己的生存筹划种种生存的可能性,面对由「畏」敞开的威胁而确知它自己,因负重而激起热情,解说了「常人」的幻想而更加实际,在「向死存在」中获得自由。
所以,我想要成为一个立足于自身的人;如果可能的话,成为一个立足于自身的天才。
# Thanks
Huang blog is a blog built upon numerous resources from Internet. Thanks to those who provided them and the sites hosting them.